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方式,哪一类话语体系,亦或是哪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,想要给现在的创客风潮提炼出几个关键词的话,“3D打印”是绝对不会被遗漏的。
如果硬件风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,3D 打印技术就是创客运动的斐迪南大公,而众多 3D 打印机厂商则代表着那位承载着历时印记的刺客。
毫无疑问,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个中翘楚。
在全球创客马拉松小米专场的活动现场,我又见到了这家公司的产品——Up 1。要问他们这是第几次现身创客活动,恐怕连太尔时代的资深工程师石现博都很难数的清了。
“创客运动时一种习惯,大家是在真正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,我们能做的,就是提供工具,让这种尝试更加接近现实。”
撇开这种表态不谈,但看这家公司的现状,也是不错的——1月8日,太尔时代宣布完成引入美国都福集团旗下的都福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,帮助太尔时代开拓海内外业务,这标志着太尔时代开始扩展全球 3D 打印市场的全新征程。
以工业型 3D 打印机为起点的太尔时代,默默在海外市场鏖战多年,直到 3 年前切入消费级 3D 打印机。而现在,太尔时代当之无愧是桌面级 3D 打印机细分市场的全球领先者——其工业级 3D 打印机的销售量达到每月几百台,而消费级 3D 打印机则达到了上千万台的销量。
作为奋斗在硬件风潮浪尖的企业,也许太尔时代对近期创客概念之争的态度会有真正的参考价值。
“最近有人说创客不应该创业,我很不理解。创客不是免费的,如果创客比赛的创意可以换来价值,为什么要阻止呢?”
石现博认为,商业化的可能性其实是对创意和人才的最直接肯定。而理性地看,其实多数创客和创客空间的消费能力其实非常有限,除了接受政府和社会企业的扶持外,走向市场也成为了一条绝佳路径,甚至可以说是必然选择。
其实,诸如太尔时代等 3D 打印企业,又何尝不是创客风潮的第一波探路者呢?原初之时,3D 打印企业的发展极度依赖技术,而其市场前景也并不明确。就像现在还在坚持的创客一样,当时走这条路的人本身就被赋予了苦行僧的时代印记。
经过淬炼之后的 3D 打印行业,也没有见到创客群体的消费力迅速提高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,民用级 3D 打印机的出现还仅仅只是“出现”而已,远未达到“崛起”的地步,而企业用户的不抛弃、不放弃则从正面直接印证了“创客风潮成功案例”的可信度。可喜的是,曾经的“老红军”现在一边继续利用自己的资历继续发展,另一方面也开始对新兴的创客群体进行反哺。
还有机会能够获得这些元老的帮助,甚至还能实实在在地看见这些存活下来的元老,对年轻创客而言,恐怕已经是大幸了吧。
(若无特别注明,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)
原文链接: http://www.leiphone.com/makersgetpaid.html